专家学者齐聚三亚 探讨“三深”融合发展
2024-08-26 南海网南海网8月25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8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4)“三深”国际分论坛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来自国内外相关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三深”融合发展进行交流。
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4)“三深”国际分论坛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主办方供图
“深钻、深网、深潜”是当今探索深海奥秘的三大重要手段。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许振强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打造深钻、深网、深潜的“中国技术”,可带动高性能材料、基础软件、水下定位和通信等相关技术能力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高新科技的实力支撑。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着重分析“三深”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系列挑战,并提出深海海底重大科学交叉前沿重点研发专项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吴怀春现场分享了“大洋科学钻探岩心的高精度时间标定”的研究方法、案例和研究成果。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易亮则通过题为“微磁成像在结核/结壳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分享有关研究成果。
现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扎维亚洛夫·彼得·奥列格维奇现场展示该研究所使用载人和无人潜水器进行深海研究的成果,并期待加强有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莫霍面(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有关来自浙江大学的李春峰教授分享了有关莫霍面钻探选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传周带来有关超慢速洋中脊莫霍面的钻探研究,并阐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针对钻探莫霍面开展的各种尝试。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余平重点介绍我国深海钻探技术体系的建设情况和目标任务、前景展望,认为当今大洋钻探科学的国际格局变化为中国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深海钻探有关方面将成为重要力量,为实现人类“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梦想作出积极重要贡献。
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中山大学教授谢伟围绕深潜过程中有关南海鲸落生态系统开展的相关研究。他认为,“三深”科技的发展对南海深海中鲸落的发现与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汉泉表示,本次论坛不仅聚焦了深海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更展现了中国在深海探索和研究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为我国海洋事业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资源,论坛的深度交流必将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带动的相关合作将推动深海科学与技术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许振强说。
本次分论坛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南省海洋厅主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承办。
延伸阅读
什么是“三深”?
“三深”即深海钻探、深潜、深海海底观测网(简称“深钻、深潜、深网”)。深潜是直观的深海探索,包括载人和不载人的深潜器。但深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局限性,深潜最深只能到海底,从海底往下得靠钻探,这就是深钻,在“三深”里难度最大;深潜的运行时间只能以小时计,想要长期连续观测就得将传感器放到海底,用光电缆连接的海底观测系统或者采用不联网的水下观测移动装置,这就是深网。深潜、深钻和深网,共同担起深海探索的技术重任。
央媒看海南|从20多米到1500米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看水下考古如何叩开“深蓝之门”
08/26参加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企业人员:三亚深海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未来可期
08/23香港关爱校园领袖训练计划考察团走进三亚 探索解密科研前哨与发展密码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