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跃前行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2023-03-25 海南日报牢记嘱托 奋跃前行——沿着总书记考察海南的足迹看变化
谆谆嘱托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李文辉在做实验。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3月23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内,博士研究生孙茜正忙着对1000份材料进行蛋白印迹实验,为玉米蛋白质改良寻求新突破。在实验室内,像她一样的青年南繁工作者还有很多。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并指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验室积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制度集成创新优势,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以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为导向,通过项目牵引、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着力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持续更新的科研成果有效保障国家种子安全,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建设
赋能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去年我就种子精准分子设计平台建设情况向总书记进行了详细汇报。如今不仅国家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公共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其他科研平台建设也有了大变化。”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说。
他表示,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实验室就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套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核心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等12个开放共享平台及科研设施也已投入使用。”
科研平台建设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关键。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着力搭建公共开放科研平台,赋能实验室建设,一系列科研平台项目建设有了清晰的时间表——
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今年第二季度竣工;国际玉米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计划年内竣工;种业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全面启动项目建设,三亚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加快建设……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杨新泉介绍,经过一年建设,实验室各项制度基本完善,团队建设不断壮大,科研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基地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研工作初显成效。
“我们正协同实验室高标准打造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集群,加快推进关键共性平台建设。园区还将聚焦作物、畜禽、水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积极配合实验室滚动谋划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筑牢种业创新发展的根基,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制度创新
汇聚创新要素资源
日前,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水稻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种质库负责人魏兴华边走边看,“这些水稻苗是在不同时间栽种的,我们要观察它们最终是否长成一致,进而判断其性状遗传的稳定性。”
性状遗传是否稳定,是魏兴华所承担的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培育适合轻简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的关键,他期待着利用3年时间培育出耐低温、耐直接播种的水稻品种,从而减少水稻播种劳动力成本、提高耕作效率。
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是实验室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的具体实践。实验室还在全球公开招聘团队首席和骨干,通过邀请院士组建创新团队、建立项目博士后制度等举措,引进种业领域优秀科研人才,目前已有22位院士在实验室组建院士创新团队,涵盖全职博士后123人;引入19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等作为理事单位,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研任务攻关,与项目负责人“一对一”签订责任书,落实每年的考核指标,探索农业领域国家新型科技创新模式。
“我们刚联合实验室启动了5个‘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难题)项目,通过企业‘点题’、科学家‘答题’,有效贯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种业振兴。”三亚华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岳震说。
“在创新性推动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实验室将更好地推行‘揭榜挂帅’制度,破除科研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为南繁硅谷插上中国种子创新的‘芯片’,为种业发展加速加码。”杨新泉表示,实验室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助力提升我国种子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精心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科创高地。
配套完善
助力科创成果持续“上新”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胡景杰今年准备申请一项鱼类新品种的专利,破解一些水产种源“卡脖子”问题。而科技城落地的快速预审发明专利,最快3个月内可授权,将大大减少胡景杰的等待时间。
“总书记的嘱托让大家感到十分振奋,各部门都在立足岗位积极做好服务,为科学家减少后顾之忧,得以专注科研。”胡景杰说。
一年来,实验室协同科技城加强种业配套完善,优化驱动种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知识产权有保障——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知识产权法院特区审判庭等在科技城落地,将推动探索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行政管理体制;“育种材料第三方存证”“育种材料惠益分享”等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让种子携带“身份证”,安全更有保障。
生活配套有供给——科技城第一幼儿园、寰岛小学和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落户园区,一批安居房加快上市供给,优先保障实验室引进人才需求,商品房地块将为服务实验室的人才统筹建设定制商品房。
成果转化有平台——科技城科研项目资助、设立两支种业单一方向产业基金、区城合作推出“博士村长”项目等,给资金、搭平台、找市场,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链条,让科研人员可以安心做研究。
“聚焦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瞄准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实验室将继续协同各方构建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各方人才,让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杨新泉表示。
(海南日报三亚3月24日电)
更多阅读>>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博士后蔡孝廉:博士入村 科技助农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3月23日,行走在三亚崖州区盐灶村,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博士后蔡孝廉正琢磨着如何为村里导入新产业。
今年32岁的蔡孝廉是盐灶村的“博士村长”。2021年8月,崖州区利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人才资源创新推出“博士村长”项目,招募了17个“博士村长”团队,“一对一”支持17个村庄推动乡村振兴。
“我长期从事水产抗病品种的研究,‘博士村长’项目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项目一发布,蔡孝廉积极组队报名,实验室也有3支团队参与,他们分别负责长山村、雅安村和海棠村。
蔡孝廉“博士村长”团队共有8人,团队成员皆来自实验室,既有研究水产的,也有关注种植的。去年5月25日起,他们开始组队去盐灶村调研,实地摸清村情。
“我们意识到,正在建设的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和不断入驻园区的水产企业,会给村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蔡孝廉说,于是,他和团队成员在村里开展深海养殖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的技能,力争当上“南繁工人”。
三亚有丰富的海域资源和光温条件,有利于水产制种。“我们积极对接岛外的相关企业,助其来琼考察、选址,希望引进更多的优质企业,为当地发展作贡献。”蔡孝廉说。
“雅安村池塘目前的条件尚不能发展水产育种,不过可以尝试淡水养殖”“观赏鱼养殖效益不错,有个池塘位置不错,能试试吗?”……一边走着,蔡孝廉一边和另一位“博士村长”李璐璐围绕着村庄的发展不断交流。
“大家都很珍惜‘博士村长’项目搭建的平台,经常沟通交流服务村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享技术和资源、共克难题。”蔡孝廉说。
一年脚踏实地的“博士村长”工作经历让蔡孝廉收获良多,他也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今后希望有更多的配套政策和企业加入,让我们有机会服务更多的乡村‘揭榜挂帅’式项目,把论文写在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实践中。”
(海南日报三亚3月24日电)
原标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勇攀农技新高峰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持续优化惠企政策 助力高科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03/24三亚举办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六水共治”系列活动
03/23提供309个岗位、最高年薪可达150万元……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赴“四城”招聘会
03/23牢记嘱托 奋跃前行丨中科院深海所着力打造深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03/21三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03/16